24小时服务热线:13671843966
  • 1
  • 2
  • 3
你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纺织品色牢度快速检测方法有哪些?

色牢度是衡量纺织品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当染色牢度不佳时,染料会从纺织品转移到人体皮肤上,某些致敏和致癌染料透过皮肤进入体内,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目前,纺织品的色牢度测试项目已达数十项,包括耐水、耐酸汗渍、耐碱汗渍、耐干摩擦、耐唾液色牢度等,检测量通常较大,色牢度检测又需取试样各色相制样,对于多色织物往往更需制作多个试样。因此,为有效减少试样数量或因检测结果无效而重复的次数,本文结合大量工作经验,对快速进行色牢度检测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和建议,为实验室提高色牢度检测效率提供技术参考。
 
耐水、耐酸汗渍、耐碱汗渍、耐唾液色牢度
耐水、耐酸汗渍、耐碱汗渍、耐唾液色牢度4种检测标准中要求在室温下将组合试样放入试液中放置30min,不时掀压和拨动,保证试液充分均匀地渗透组合试样。在日常检测过程中,需用到多种单纤维贴衬织物,但羊毛贴衬织物尤其具有拒水性,如果仅不时地掀压和拨动,特别是大批量试样同时检测时,30min的时间并不能使每个组合试样的羊毛贴衬充分浸润,***终导致沾色结果不均匀,影响检测结果而需重复试验。
为满足在标准规定时间下羊毛贴衬织物充分浸润,大量实际经验显示,将羊毛贴衬润湿后首先单独用双手进行一定强度的揉搓,然后按压羊毛贴衬直至其形态变为透明状,再进行浸泡,则表示羊毛贴衬已完全浸透(见图2、图3),能使试样的沾色均匀度达到满意试验效果。因为未处理的羊毛纤维表面具有平滑的鳞片结构,羊毛内部虽然具有极大的亲水性,但羊毛纤维鳞片属于疏水性的类脂物质,阻碍了水分子的渗透,故呈现较强的抗水性。一定强度的揉搓可使其表面平滑的鳞片被破坏,鳞片间隙中由细胞之间的接合层所形成的表面屏障结构也产生了松弛,这就有利于水分子渗透到羊毛内部,提高了羊毛润湿速度。
下面选取5种需使用羊毛贴衬织物的样品分别按照GB/T 3922—2013、GB/T 18886—2002、GB/T 5713—2013、GB/T 3922—2008 4种方法进行测试及评级。在试验过程中,羊毛贴衬织物使用手揉搓浸润的方式,采用实验室检测结果与参考级数(参考级数是由专家组对按照标准规定不揉搓羊毛贴衬获得的结果的评级)相比较的方法进行评价,羊毛贴衬沾色评级结果如表3所示,比对结论均不大于半级。
 
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0—2008中耐摩擦色牢度是考核纺织品经摩擦后的沾色程度,在实际操作中,针织类产品经摩擦后,摩擦布可能会产生晕轮现象(见图4),摩擦布圆圈边沾色较深,中间部位沾色较浅,对摩擦布不同部位评级会产生不同的评级结果。标准规定试样尺寸不小于50mm×140mm,由于针织类产品弹性较大,容易使两侧边产生卷曲,为了消除晕轮现象,检测结果能代表样品的真实摩擦牢度且减少重复检测次数,针织类产品要保证试样直向完全拉直。拉直后平整的部分不小于3cm,使试样在完全平整的状态下进行摩擦且不滑动,以得到满意试验效果。若晕轮现象仍不能完全消除,评级时则以圆心部分的级数为主,如果按照边缘沾色较深部分则适当降低评级,但降低不超过半级。
 
耐热压色牢度
GB/T 6152—1997《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热压色牢度》中规定加压的温度是按照纤维的类型和织物或服装的组织结构来确定的,如为混纺品建议所用的温度应与***不耐热的纤维相适应,通常使用(110±2)℃、(150±2)℃、(200±2)℃3种温度,但并没有提供具体产品对应的检测温度,在一些产品标准中会规定具体温度,但部分产品标准没有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对温度的选择会产生疑惑,甚至需要进行多次不同温度的试验以确定***佳温度。因此,产品标准中没有规定试验温度时,建议可参考GB/T 24280—2009《纺织品 维护标签上维护符号选择指南》附录C典型纺织纤维产品的初始试验条件中的熨烫温度、AATCC 133—2013《耐热色牢度:热压》中安全熨烫温度指南,根据不同纤维类型选择适当的温度进行试验,含有多种纤维的织物选择组成纤维的***低温度试验,具体示例见表4。
 
耐皂洗色牢度
耐皂洗色牢度试验结束后,试样清洗应充分以避免有皂液余液残留在试样上使试样本身颜色泛白,或含有残留染料使贴衬织物的沾色加重而影响试验结果,需重新制样增加试验时间。因此清洗时,要注意试样和贴衬织物上是否沾有皂液或染料余液,如难以完全去除,可将试样置于40℃左右温水中反复漂洗几次并用手去除余液再晾干。
待试样完全干燥后,若织物上仍有残留白斑而影响到对试样变色级别的评定,则是在试验过程中产生了皂垢(染料中释出的钙镁离子与皂片中的脂肪酸金属盐结合而成)。可对干燥后的试样继续进行酸处理,即“在30℃、100mL的乙酸溶液(浓度为0.2g/L)中处理1min,然后在30℃、100mL的三级水中漂洗1min”,就能解决残留白斑影响变色结果评定的问题,再次干燥后评级,无需重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