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13671843966
  • 1
  • 2
  • 3
你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中亚五国农业区域合作的重点领域

“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打造涵盖亚非欧及大洋洲的世界最大的区域协同发展新平台。“一带一路”区域农业对接合作,有利于提升对接合作的针对性,充分发挥不同区域间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进而带动“一带一路”整体建设顺利推进,加快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合作走廊两条路线,都横穿中亚地区和我国境内的河西走廊地区,使两地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咽喉要地。河西地区是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区域,其农业有着鲜明的区域特征和独特的区域优势,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加强中亚地区与河西地区的农业合作,对顺利推动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区域层面实现经贸对接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西地区的农业特征和优势

( 一) 河西地区农业发展情况和特征

1. 农业资源丰富。

河西地区位于我国甘肃省境内,具有丰富的水土资源和光热资源,发展农业的基础条件较好。截至 2014 年底,河西地区共有耕地 75. 28 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 2. 25 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西地区属于温带干旱区,降水量较少,农业用水主要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资源。全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干物质的积累,因而该地区出产的瓜果和甜菜含糖量高、质量好,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另外,由于区内多数地区污染较轻,农业环境受人类干预较少,干燥的气候使病虫害发生较少,因此,该区域化肥农药施用量不高,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2. 农产品自给水平较高。

第一,河西地区是甘肃省重要的粮食产区。2014 年,河西地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 40. 54 万公顷,商品粮总量达308. 57 万 吨 以 上,占甘肃省粮食总产量的26. 63% 。第二,经济作物种植发展较快。河西地区的甜菜、油料、棉花、瓜果生产都实现了较高产量。2014 年,河西地区棉花、油料、蔬菜的产量分别占全省产量的 99. 83% 、30. 32% 和 38. 81% 。甜菜、油料和棉花为加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瓜果蔬菜产品除满足自给外,还实现了部分出口。第三,畜牧业是河西地区重要的农业产业。河西地区畜牧业生产结构较为多元,生产水平较高,不仅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2014 年,河西地区肉类、奶类、羊毛、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分别占全省产量的 34. 36% 、38. 07% 、64. 47% 、30. 17% 和 29. 17% 。

3. 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河西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特殊的光热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多种地方特色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目前,河西地区的制种产业、优质小麦产业、小杂粮产业、蔬菜产业、饲草产业、葡萄酒制造产业、特色果品产业、花卉产业及特色中药材产业等发展迅速,带动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已形成区域性支柱产业。

4. 由商品粮基地转为特色农产品基地。

虽然 20 世纪 70 ~ 90 年代河西地区曾是甘肃省商品粮油基地和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但由于粮食产业本身的投入产出率不高及经济作物需求增加且附加值较高等原因,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河西地区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已改变了过去单纯商品粮基地的功能,逐步发展为粮油、瓜果、畜禽、制种、草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基地。

( 二) “一带一路”建设中河西地区农业发展的新优势

1. 资源约束小,农业生产能力强。

河西地区属温带干旱区气候,光照光热资源充沛,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气温日较差大,光质好,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提升产品品质,尤其有利于高蛋白、高糖分、高淀粉等高品质农作物的生长。另外,河西地区的土地资源也极具开发利用潜力。2014年,河西地区农用灌溉面积约 59. 2 万公顷,尚有100 万公顷以上的宜农荒地资源可供开发。相对于丝路沿线的其他地区,河西地区土地资源约束较小,配套资源质量高,农业后续发展潜力较大。

2. 产业基础好,现代农业发展潜力大。

河西地区的农业技术水平较高、经济条件较好、人才储备较为丰富。基于这些优势,近年来河西地区农业现代化推进速度较快。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和组织形式逐渐在河西地区推广应用,形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河西地区的制种业、肉用畜为主的饲草业、造酒业等产业水平较高。另外,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开发,河西地区积累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科学种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先进节水设施和其他农业机械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目前,河西地区已成为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中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

3. 区位优势强,运输交流便捷。

河西地区是“一带一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处于独特的“丰”字形交通枢纽位置,是贯通东西、带动南北两翼的交通要道。河西地区南北位于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中间,东西联通甘肃和新疆,是自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通向欧洲的亚欧大陆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经之地,为农产品和农业机械的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 环境污染轻,绿色发展优势明显。

从生产环境看,河西地区大部分宜农土地受人类的干预少,农业生产环境污染较轻。从气候条件看,河西地区气候干燥,有效抑制了病虫害。从水源看,河西地区的灌溉水资源来自祁连山区的优质冰川雪水,水质有保障,且利用难度小。可见,河西地区自然资源质量高、匹配好,具有明显的资源组合优势,对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发展极为有利。与“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地区相比,河西地区具有发展绿色农业的特殊条件,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优势明显。


二、中亚五国农业的特点和优势

近些年,中亚五国通过农业改革,以期发挥农业的基础性作用,并强化其换汇能力。但整体看,中亚五国农业的生产水平不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

( 一) 中亚五国农业的情况和特征

1. 土地资源丰富,但利用程度较低。

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五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 52 公顷,相当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 6 倍、河西地区人均耕地面积的 3. 35 倍。但各国农业用地的利用率都比较低,且灌溉面积小,“靠天”吃饭情况普遍存在。可见,中亚五国的土地资源非常丰富,具有较大开发潜力。但受水资源瓶颈制约,中亚五国丰富的土地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2. 农业生产投入水平不高,且差距较大。

从劳动力看,2013 年底,中亚五国农业劳动力人口为 3103. 53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46. 71% ,低于我国同期的 67. 58% 。从农业投入看,为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副产品产量,中亚部分国家采取各项农业生产支持政策,如增加资金投入、引进农业保险等。在物质装备方面,中亚国家的农业机械化率普遍较低,农业机械设备大多都已老旧,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和维修。可见,中亚五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农业技术生产率较低,各国对农业投资、农业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需求较大。

3. 农业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但结构单一。

种植业和畜牧业是中亚农业的支柱产业,其中种植业以生产谷物、水果、蔬菜、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畜牧业生产肉、皮毛和鲜奶为主。中亚各国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和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甜菜和烟叶。但中亚各国的水果、蔬菜和油料作物生产水平较低,供给短缺,只有乌兹别克斯坦能出口部分蔬菜和水果,五国的油菜、葵花籽等油料都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畜牧业以养羊、牛、马为主,养蚕和养禽也占一定比例。可见,中亚五国以旱作农业为主,方式较为粗放,结构较为简单,只在部分农产品生产上具有一定优势。但除个别农产品能自给外,大部分农产品产量都很低,无法满足本国需求。

4. 农产品贸易品种集中,以初级产品为主。

中亚五国的出口农产品主要集中在棉花、羊毛、蚕丝等纺织纤维和小麦上,这几类农产品具有世界影响力。在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进出口规模最大,占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一半以上。从农产品贸易对象看,中亚五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是俄罗斯。我国是中亚五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近年来双边贸易增长迅速。我国主要向中亚五国出口粮食、水果、蔬菜、禽蛋和一些小型农机具,进口棉花、羊毛、皮革原料等。可见,受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中亚五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主要是农业初级产品,加工农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较低。

5.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部分农产品供给严重短缺。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传统作业习惯难以改变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中亚国家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仍处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粗放耕作状态,低投入和低产出导致农业单产水平普遍较低。在中亚部分国家,农用耕地和牧场的利用率较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另外,由于工业化水平不高,中亚五国的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物资供应严重不足,导致果蔬、农畜产品加工等技术密集型农产品生产非常落后。

( 二) “一带一路”建设中中亚农业发展的新

优势

1. 核心区位辐射大市场。

虽然中亚属于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港口,海外贸易条件不佳,但中亚在地缘经济上具有特殊优势。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区域,辐射带动范围包括中国、俄罗斯及南亚、中东地区、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具备区域大市场的地理、人口、资源条件和进一步开发的潜力。“一带一路”的提出将进一步密切中亚与东西方的联系,提高各国的开放程度,促进中亚各国形成自我造血的经济循环机制,为中亚各国逐步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市场和世界经贸市场提供了机会。可见,中亚地区虽地处亚洲腹地,却是“一带一路”中两个通道的连接点和战略结合部,“一带一路”或将中亚国家的地理劣势转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

2. 多种资源奠定战略地位。

中亚地区资源丰富。“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密切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为以经贸合作巩固战略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从人力资源看,中亚五国人均收入不高,农业人均工资水平为 2618. 93 元/年,远低于我国28 000元/年的平均水平。可见,与国内相比,农业企业在中亚地区投资生产、雇佣当地农业工人可节省可观的人工成本。

3. 优势产业带动后续发展。

虽然中亚各国种植业的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相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畜牧业以小规模、分散养殖为主,缺乏大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企

,但中亚各国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基础较好粮食、棉花等优势农产品产量高、质量好,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各国都具有农业产业升级、规模扩大的良好基础,产业发展潜力较大。


三、“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河西地区与中亚五国的合作机遇

( 一) 我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业合作现状

目前,我国与中亚五国已在农业领域展开了诸多合作。其中,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合作较多,主要集中在农业投资、技术示范和农产品贸易方面; 与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农业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具体看,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在农业方面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农业科技、农业示范种植、病虫害虫防治、农产品贸易和投资及区域合作,开展了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进行高产作物品种选育、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区、更大规模的农产品边境贸易、加强粮食安全信息和农产品贸易等农业交流活动。我国与塔吉克斯坦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投资合作、淡水养殖和人员培训方面。两国签署协议,我国在塔吉克斯坦增加投资,建设中塔农业科技示范中心; 利用中方技术和塔吉克斯坦丰富的淡水资源,进行淡水鱼苗种繁育及配套关键技术示范等; 中方为塔方举办研修班,进行研讨和实地参观等,促进双方农业技术人员的交流。我国与土库曼斯坦的合作主要集中在马业合作、农产品贸易和人员培训方面。我国马业协会多次参加在土举办的世界汗血马协会代表大会,并与土库曼斯坦马业联合会签署马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近年来两国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 15% 左右; 我国农业部为土方举办农业管理与技术研修班,提供现代旱作农业和设施农业等方面培训。我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农业合作刚刚起步,商定在农业科技、种植业、畜牧、农机和人员培训等领域加强合作,这为开展农业合作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已与两国开始制定具体的农业合作计划。

( 二) 河西地区与中亚五国的合作机遇

河西地区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基础良好、与中亚交通便利,是甘肃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构想和甘肃省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的决策部署,都给河西地区与中亚实现农业交流合作带来新机遇。

1. 合作潜力大,产业间和产业内互补性明显。河西地区与中亚地区农业合作契合度较高,产业间和产业内部都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从产业间看,河西地区由于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因而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加工农产品上具有明显优势,如食糖、烟草、油料、果蔬生产等。中亚各国由于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因而在土地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初级农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棉花、皮革、羊毛及动物毛等。因此,河西地区与中亚五国之间可开展互补性农产品贸易。从产业内看,河西地区和中亚五国的粮食和棉花生产都具有优势,但中亚各国的轻工纺织业和粮食的储藏、加工水平较低,而河西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因此,两者在产业内部也存在较大互补性。

2. 交通便利,运输成本较低。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得到中亚各国的积极响应,各国都出台了交通发展纲要,对公路和铁路运输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如,塔吉克斯坦利用我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提供的贷款,实现了南北交通上的贯通; 吉尔吉斯斯坦也在我国贷款和企业的帮助下完善了部分公路项目; 哈萨克斯坦到霍尔果斯铁路的贯通,使我国到中亚的铁路交通缩短了 550 公里。另一方面,河西走廊位于交通枢纽位置,欧亚大陆桥纵贯走廊,串联了其中大部分城市,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航空联合运输的交通格局,成为兰州与乌鲁木齐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另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甘肃省还出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实现“公路畅通、铁路连通、航路广通”的目标。整体看,“一带一路”建设将带动沿线各地区的交通发展,为进一步的交流合作、进出口贸易奠定良好基础。

3. 各项合作共同推进,促使产业链连接顺畅。“一带一路”的提出推进了我国与沿线各国的合作。中亚各国不仅是“一带一路”重要的战略合作区域,也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 除土库曼斯坦外) 。2015 年,上合组织郑州峰会重申各方积极支持“一带一路”等区域合作倡议,为河西地区与中亚五国的农业合作提供了机制支持和保障。我国与中亚地区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方面的合作,为农业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基础设施方面,“一带一路”建设从便利贸易出发,打通了我国向西开放的关键通道和相关口岸,为区域农产品贸易和农业合作带来难得机遇。资金方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及丝路基金等资金融通平台,都将为农业合作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这些都将有助于优化河西地区和中亚地区农业合作环境,激励农业企业“走出去”,挖掘农业产业新增长点。

4. 中亚五国粗放农业向集约农业转变带来巨大技术合作空间。与中亚国家的粗放型农业相比,河西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农业生产较为集约,加之两地区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相似性,因而存在较大的技术合作空间河西地区与中亚国家在农业技术、合作种植、农产品加工等领域都有希望开展合作。如,向中亚国家提供耕作技术、良种选育、节水灌溉、农田水利、机械化技术等方面经验。另外,由于中亚国家对新鲜果蔬的需求较大,河西地区可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向中亚国家提供温室大棚技术、膜下滴灌技术、农产品改良技术,帮助这些国家通过农业技术合作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还可通过人员培训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示范园区等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合作,提升中亚国家的农业科技与装备水平。


四、河西地区与中亚五国的农业重点合作领域

我国与中亚国家在农业方面存在诸多可能的合作领域。其中,农产品贸易、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及农业金融等是重点合作领域。

( 一) 以互补为主的农产品贸易领域合作中亚国家在以劳动和资本集约型为主的加工食品、糖、油料、水果和反季节蔬菜方面较为紧缺,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的需求进一步增加,由此会形成巨大的供求缺口。而河西地区经过多年发展,蔬菜、水果的生产技术等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并形成规模生产。因此,河西地区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最惠国待遇,向中亚五国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通过农产品出口

带动本地区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系列农产品走进中亚。

( 二) 以当地农产品为基础的加工领域合作畜牧业是中亚五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但各国的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产品难以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另外,五国轻工业基础薄弱,且仅凭本国工业能力无法生产出符合加工企业要求的设备。而河西地区畜牧业较为发达,畜产品加工业历史悠久、起点较高。一些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有先进的技术和熟练的工人,还有通畅的市场销售渠道和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与中亚部分国家的农业合作协议中有共同建设生产加工基地的条款。河西地区畜产品加工企业可利用自身优势,与中亚畜产品生产企业加强合作,实现设备出口、参股经营或直接建厂生产。

( 三) 以生物和灌溉技术为主的农业科技领域合作中亚五国的种植业是农业的支柱产业,各国在小麦和棉花的种植技术、品种资源的收集和保存方面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而河西地区在病虫害的生物与机械防治技术、农业生产与加工设备的应用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另外,由于降水量较少、灌溉农业发展滞后,中亚五国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有很强的需求,而河西地区经过多年实践和创新,在灌溉农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鉴于“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后,我国与中亚国家签署了大量农业科技方面的合作协议,河西地区可在这些合作框架下,与中亚国家在粮食、棉花等作物的品种资源搜集与栽培、良种引进与选育、大规模机械化和集约化种植、节水灌溉等农业科技方面加强合作、互通有无。

( 四) 以中方投资为主的农业金融领域合作根据中亚的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我国企业在中亚投资食品加工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具有广阔前景,双方农业投资合作可实现互利共赢。我国可利用“丝路基金”,寻找农业投资机会并提供相应的投融资服务。从我国角度看,河西地区企业利用“丝路基金”等融资平台走进中亚、投资农业,有利于替代河西地区稀缺的资源,扩大中亚出口市场。从中亚国家角度看,中国企业投资中亚农业可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充实的资金,带动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种植业和食品加工业是可优先考虑的投资行业,投资这些行业不仅能为我国企业带来较大利润,还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丰富并改善当地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当地农民收入。

( 五) 贯通农业整产业链的全面合作针对目前我国与中亚五国农业合作企业规模较小、实力不强、融资能力不足等现实情况,需要组建农业产业国际化服务体系和中亚农业投资协会,鼓励我国的非农企业和金融平台积极与中亚当地企业及我国赴中亚的农业企业合作,促进农业企业与下游产业相融合,开展贯通农业产业链的全面合作,共享利润、共担风险。从河西地区看,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开拓政府部门支持企业在中亚五国开展农业合作新思路,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物流体系,创新农业区域合作的商业模式。